> 文章列表 > “每为朝天三十里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每为朝天三十里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每为朝天三十里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每为朝天三十里”出自宋代黄庭坚的《懋宗奉议有佳句咏冷庭叟野居庭坚于庭叟有十》。

“每为朝天三十里”全诗

《懋宗奉议有佳句咏冷庭叟野居庭坚于庭叟有十》

宋代 黄庭坚

城西冷叟半忙闲,人道王阳得早还。

四望楼台皆我有,一原花竹住中间。

初无狗盗窥篱落。

底事蛾眉失锁关。

每为朝天三十里,时时惊枕梦催班。

作者简介(黄庭坚)

黄庭坚 (1045-1105),字鲁直,自号山谷道人,晚号涪翁,又称豫章黄先生,汉族,洪州分宁(今江西修水)人。北宋诗人、词人、书法家,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,而且,他跟杜甫、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“一祖三宗”(黄为其中一宗)之称。英宗治平四年(1067)进士。历官叶县尉、北京国子监教授、校书郎、著作佐郎、秘书丞、涪州别驾、黔州安置等。诗歌方面,他与苏轼并称为“苏黄”;书法方面,他则与苏轼、米芾、蔡襄并称为“宋代四大家”;词作方面,虽曾与秦观并称“秦黄”,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。

【注释】:原题:懋宗奉议有佳句咏冷庭叟野居庭坚于庭叟有十八年之旧故次韵赠之